画家杨秀坤
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专职画家、北京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擅长人物画,兼攻花鸟,山水。其作品继承传统,时出新意,用笔洗练劲健,设色淡雅,追求诗得意境,有大量作品出版、参展、获奖。
震撼心灵的“文化之旅”
近年来,我有幸跟随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瑩大姐参加过由基金会组办的海内外各种文化活动。而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都能让我感受到一次文化的熏陶,一次文化的洗礼,一次文化的守望。。。。。。这一次次的“文化之旅”无时不在震撼着我的心灵,无时不对基金会这个团队以及这个团队的领航人耿瑩大姐肃然起敬!
我和耿瑩大姐相识在30年前。也就是在1982年,35岁的我参加了中国画研究院组织一批年轻画家的写生活动,期间认识了出身名门的耿瑩大姐。可那个时候的耿瑩大姐既是一名中国画研究院的一名普通保健医又是一名普通的画家,丝毫看不出她出身于高干家庭的优越感。每当有画家身体不适的时候,她随叫随到,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同时,她又在自己钟爱的中国画上开始了刻苦钻研,在圈内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女画家,她擅长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听琴》、《文姬归汉图》、《游园惊梦》等作品,还入选了全国美展。短短的十几天里,她一直在医生和画家两个角色里穿梭满地忙碌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回到了东北,就再也没有见到耿瑩大姐,但耿瑩大姐从医的真诚从艺的刻苦还是总让我时常想起。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都已经年逾花甲,也来到了北京工作。
2007年的深秋,我在北京参加一个首都红官窑展览会,忽然看到了将近30年未见的耿瑩大姐。我上前向大姐问好。想不到,大姐还认得我这个当年的“小杨”。他亲切地说道:“你好啊,小杨!”临别时,我把我随身携带的一本我的画册送给大姐作纪念。她当即就翻看起来,马上说道:“想不到,你进步这么大啊!”
从那以后,我知道了耿瑩大姐正在致力于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的工程——保护和拯救中国文化。她牵头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并不顾年事已高任首任会长。我也听说耿瑩大姐为了保护和拯救中国文化而四处奔波,而呕心沥血。。。。。。
去年的下半年,我忽然接到了耿瑩大姐的电话,邀请我参加为庆祝中国巴基斯坦建交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并给我下达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分别画一幅巴基斯坦老朋友周恩来总理和老一辈革命家耿飚同志的画像,分别作为国礼赠送给巴基斯坦。
当年的10月份,在耿瑩大姐的率领下,我们7位被称为“非凡的画家”庄寿红、裘兆明、赵刚、温瑛、郭玫宗、牛玉生创作的60幅令人印象深刻的画作被在巴基斯坦展出, 耿瑩大姐说:“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展览,旨在巩固友谊和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家的灵魂和风骨”她强调到。展出国画作品风格迥异,不仅向世人揭示了画家的天分,而且展示了在多变世界中画家们信奉的中国文人的传统哲学。她亲自为我的画作作了讲解,她说:为向巴中的关系致以崇高的敬意,画家杨秀坤用精湛的技法精心创作了巨幅画作“心语”,以纪念为巴中友谊作出巨大贡献的耿飚将军。我知道,大姐绝不是仅仅为了表扬我才说这番话的,她这是在向异国的朋友介绍中国灿烂辉煌的文化。为了中国的文化,能够走向世界,耿瑩大姐在巴基斯坦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不顾年逾七旬的身体,不厌其烦地参加各种中国文化的推介活动。我不止一次看到,谈到中国文化,这位7旬老人总是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许多。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和走向世界,她整个人都焕发了青春。只有一有机会推介中国文化,她和她的团队不管多忙多累,也是不厌其烦地向巴基斯坦的朋友介绍我们中国的文化。
今年的4月份和6月份,我一连两次接受耿瑩大姐的邀请,分别奔赴台湾和苏州参加活动,再一次直接感受了大姐对中华文化的真挚感情和无私奉献。为了保护西夏瓜州石窟,耿瑩大姐在台湾和很多收藏家、文物保护专家共同探讨保护这一珍贵文物的科学手段。她奔走呼号,呼吁中华儿女共为保护中华文化奉献一切。
通过耿瑩大姐介绍,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西夏人崇尚佛教文化。公元1036 年西夏占领瓜州后,先后开凿了东千佛洞、榆林窟等石窟群,并在窟内绘制佛教内容的壁画。由于当地属砂岩地带,自然条件恶劣,多风少雨的荒漠、半荒漠自然环境使得千余年石窟壁画保存至今。
为了能够在台湾寻找到保护中华文化的同道,耿瑩大姐和她的队员们通宵达旦地推介、洽谈、协商。。。。。。她亲自站在壁画前讲解,让听者仿佛“穿越”千年聆听西夏人诉说“水月观音变”,在千年瞬间聆听着他们的故事,欣赏中国目前唯一保存的具有印度波罗王朝时期艺术风格的“观音曼荼罗”。。。。。。
每一次参加耿瑩大姐举办的活动,每一次都能感受到耿瑩大姐和她的团队的年轻和富有活力,相信,大姐的事业就是年轻而有活力的事业,定会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再添一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