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8日,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成立五年。我荣幸地成为服务基金会五年的文化志愿者,感慨万分。
基金会由创会会长耿瑩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开国元勋后代聂力、刘爱琴、李特特、陶斯亮、吴铁梅等老姐妹,发起筹备成立。为实现共同夙愿:人退休,心不歇,积极实践父辈的嘱托,继续为抢救、保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
基金会筹备过程历时四年多。耿瑩亲自出面,八方联络。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奔走在国家各部委有关部门之间,介绍发起成立文化基金会的初衷和必要性、紧迫性。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筹集原始资金;广泛动员企业家和社会有识之士,捐赠善款;走访文物专家;跋山涉水亲赴古长城、火药制作等遗址故地实地考察、走访;
功夫不负有心人。耿瑩与大家执着和真诚的不懈努力,感动了“上帝”。在各项筹备文件和审批手续完备后,获得国家民政部批准,于2007年8月28日成立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基金会成立之初,工作千头万绪,耿瑩担任理事长。亲自抓基金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员工、志愿者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邀请民政部、文化部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到基金会讲课,讲解国家有关基金会及文物保护各项政策法规。聘请文物专家谢辰生等到基金会授课,讲授国内目前文物保护的现状、基金会的定位、工作方向和对基金会工作的指导意见。到其他基金会学习了解情况。
同时,耿理事长积极组织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和对外宣传工作。基金会先后举办“花儿朵朵-庆奥运”儿童文艺汇演等大型公益活动;向甘肃瓜州东千佛洞防护项目捐款捐物;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项目捐款;向兰州大学多样性保护项目捐款等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项目、文化活动。
耿瑩理事长根据基金会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积极配合政府开展中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开展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合作项目。先后举办“华夏魂-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东方之韵-中国著名女画家赴印度作品展”“东方之韵-华夏文化巴基斯坦行”系列活动。加强海峡两岸民间往来,增进了与印、巴国际友人的友谊和人民交往。
基金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文化之旅、坚持公益为本、坚持规范运作。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文物专家和有影响的文化学者。培养了一个精干、敬业的文化团队。基金会先后主办、参与各项文化公益活动达128项次。多次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好评。应邀介绍基金会的工作经验。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基金会连续年度审查合格。通过短短几年的工作成效,获得民政部颁发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AAA级”。
2010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耿瑩不再担任理事长。她作为创会会长,离职位不懈责任,仍然持之以恒地为基金会募集善款、联络人才、亲自组织实施并参与文化公益活动。耿瑩会长说:“我这只小灯泡,要想办法学习我们父辈当年打攻坚仗那样。打进西方文化的包围圈,带我们的孩子回家。”
基金会的文化之旅任重而道远。“小灯泡”照耀着文化“长征路”。基金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