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参观“红一师”接受传统教育
——基金会举行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
22日一早,耿莹会长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赴张家口,到父亲耿飚同志红军时期工作的“红一师”部队参观学习。
走进营区,部队首长迎上前致军礼。耿莹会长与他们握手并连连说道:回家了!回家了!热烈的气氛驱散了小雪节气的寒意。
到休息室落座后,耿莹会长说:早就想回来看看。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今天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参观部队,重温历史,接受传统教育,激励大家沿着先烈的足迹奋发前行。
首长说:回部队看看,向官兵讲授父辈战斗的故事,也是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教材。进行红军长征精神教育,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培养革命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担当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稍作休息,耿莹会长一行在部队政委陪同下,参观“红一师”师史馆。耿莹会长认真听讲解员介绍,不时近距离观看展示图板照片,偶尔插话讲述父亲生前向子女讲述的亲历战斗故事。
“红一师”是1933年5月,中央红军在“藤田整编”时成立一军团第一师。耿飚同志接毕占云同志职务任参谋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耿飚同志调“红二师”四团任团长担任一军团前卫团。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耿飚同志调回“红一师”任参谋长,经历了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乌江、首夺娄山关。师参谋长耿飚与红一团团长杨得志亲率前卫营,爬过夹金山雪山、趟过草地。长征期间,耿飚同志在“红一师”征程上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部队几经更名整编,但保持“红一师”光荣传统的部队在华北大地上浴血奋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在人民军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红一师”成为共和国“钢铁长城”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耿莹会长应邀题字并代表基金会向部队赠送《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画传》等图书。部队回赠《“红一师”师史》。
从“师史馆”出来,直接到部队“大功三连”营房参观。
在“大功三连荣誉室”里,指导员王金龙同志详细介绍了连队战斗成长过程中,凝聚的“小磨盘”、“煤油灯”等八种精神,成为连队“铁打营盘”的精神力量,鼓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指战员,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在各项任务中不断取得新成绩。
耿莹会长十分敬佩连队指战员在战斗和生活中凝聚的八种精神。并指出:八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继承、发扬光大!她兴致地为连队题字并赠送图书、画册。
参观结束,耿莹会长不顾疲劳,到大礼堂与部队指战员见面。礼堂里传出了“强军战歌”的洪亮歌声。
主持报告会的首长向指战员介绍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作为公募基金,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代表指战员对耿莹会长到部队做传统教育报告,表示热烈欢迎及由衷地感谢。
耿莹会长说:不是作报告,与大家聊天,缅怀英烈和前辈。“师史馆”展示了部队继承发扬“红一师”光荣传统的成长历程。红军长征精神锻造成人民军队的军魂。“大功三连”的事迹,是基层连队军事训练、政治工作、文化教育的榜样。
年轻的指战员,肩负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实现强军目标,离不开坚定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不忘历史,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才能够在不同文化的价值比较中产生由衷的认同感、自豪感,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讲话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天色已晚,离开“红一师”时,部队首长非常恳切地邀请耿莹会长明年再来。王指导员代表全连指战员送耿莹会长到车前,并让耿阿姨放心,绝不辜负前辈的期望,在“新长征”的征途上再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