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孝行天下,共建和谐

发布时间:
2016/11/25 11:50

——记第二届四库书房·新场雅集“传与承——重阳论坛”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2016年10月9日逢丙申重阳,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古籍专项基金和浦东新区新场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上海御书楼文化传播中心、四库书房·新场雅集承办的第二届“传与承——重阳论坛”在四库书房· 新场雅集隆重举行。论坛邀请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周中之教授作为主讲人,新场镇党委书记胡秋华、新场镇党委委员顾建飞等镇领导出席,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古籍专项基金主任刘鹤然主持了本次活动。

  

 

  九月初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九九”因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直秉承着“在全球范围内发现、研究、保护、传承、弘扬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唤醒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为己任”的使命,从2015年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古籍专项基金围绕“传与承”的宗旨于每年重阳在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四库书房·新场雅集举办公益文化论坛,旨在推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新场镇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刘鹤然主任主持中

 

  今年重阳论坛主题为“孝行天下,共建和谐”,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论坛紧紧围绕“孝”的主题而展开。 论坛开始,由新场当地的孩童向新场老人代表奉上敬老茶、重阳糕,祝愿老人身体康健、福寿延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关怀长者,这曾是孟子理想世界的一个体现,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希冀即成现实。

  接下来由周中之教授带来的“孝行天下 共建和谐”主题论坛详细讲解了“孝文化”的历史和对当今的现实意义,微言大义而发人深省,与会来宾纷纷表示受益颇深。

  为支持新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感谢新场镇政府和当地百姓对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古籍专项基金工作的支持,值此之际,基金会传统文化传习基地四库书房•新场雅集项目主管刘孝东代表古籍专项基金向新场镇捐赠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钦定天禄琳琅·孝经》第732号一套,新场镇党委委员顾建飞同志代表新场镇接受捐赠,这是继首次向国家图书馆捐赠该书之后的再一次捐赠。“天禄琳琅”是清代皇家内府藏书,现分藏于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和个人手中,《钦定天禄琳琅》丛书首次以“天禄琳琅”名义单种书单出版,并采用原书旧物元素,邀请当代名家撰写提要、序、跋、藏印释读等单独成册与原书原大影印本合函刊行,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钦定天禄琳琅·孝经》藏印释读人“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北京故宫博物院客座研究员傅申先生祖籍即为新场。本书的译文初稿在出版之前曾在《新场报》首次连载,以飨当地民众。昨日释读经典、今日呈现经典,可见古籍专项基金对新场的深情厚谊。

  

新场镇党委委员顾建飞接受捐赠《钦定天禄琳琅·孝经》

 

  捐赠仪式结束后,与会来宾新场镇党委委员顾建飞、南汇博物馆执行馆长郭南凯、浦东新区文保所副所长张宏、南汇华侨商会原主席、华东师范大学贾利军教授和本次主讲人周中之教授就论坛主题展开精彩纷呈的讨论,为第二届“传与承——重阳论坛”注入了丰富的思想。

  最后,联合主办方向与会老人和儿童送上由中国书画家协会的李尊贵先生书写的“福”与“乐”。就此,在欢声笑语、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本届论坛圆满结束。期待明年重阳再相聚!

  

部分与会人员与老人合影

 

  参与本次公益论坛的媒体有:中国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搜狐网,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浦东文化,浦东电视台等。感谢媒体的公益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