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专项内页头部图
专项基金底部信息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耿静理事长一行拜会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
耿静理事长、刘鹤然主任与叶嘉莹先生合影
元宵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耿静理事长、古籍专项基金刘鹤然主任、《钦定天禄琳琅·花间集》出版项目代表杨光同志,一道赴天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拜会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先生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习、教授蛮声海内外,既为国内培育众多桃李,也为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为中国文史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现居住在南开大学为叶先生兴建的古诗词研究讲习场所--迦陵学舍。“迦陵”是叶先生在少女时代为自己起的笔名,既是一种佛音鸟的名字,也与“嘉莹”二字读音相近。
耿静理事长向叶先生介绍、汇报了基金会的工作,并赠送了《耿飚传》,叶先生赞许地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我们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来传承。”古籍专项基金刘鹤然主任则向叶先生敬赠了重印的《钦定天禄琳琅·花间集》。
叶嘉莹先生为《钦定天禄琳琅·花间集》撰序题词
去年夏天,叶嘉莹先生应邀为本书作序,先生写了一篇既有学术成果又有深厚感情的序言——
“《花间集》是中国最早的一本词集,成书于后蜀之广政三年……此一词集之编辑原只不过是为了供给当时在歌酒之欢会中去演唱的歌辞而已……只不过大家在读词时,都往往会觉得小词在其表面所写的景物情事以外,似乎果然别有一种触动人心之处。私意以为,这种特美之形成,其始盖皆由于《花间》一集之编选与流传所造成的影响。因此我每尝自思,在人类历史之发展中往往会有一些偶然之事件的发生,而其后却对后世文学与文化之发展造成了重大之影响者,《花间集》之编选与流行,就正是这偶然性的事件之一……
“至于就版本而言,则天禄琳琅藏书之珍美,自属世所共知。……事往如烟,乃今耄耋之年,得覩此天禄琳琅珍本之重新刊印,真可谓为盛世之徵,因乐为之序。”
叶先生非常关心天禄琳琅藏书的重印情况,很欣慰能看到古老的珍贵典籍在今天化身百千,与更多人分享,让皇家藏书走入寻常百姓家。“你们的书做的很精美啊”,从原书版本流传,函套的设计取材,到内页的纸张和印刷方式,叶先生都仔细询问,刘主任一一作答,叶先生认为面对这么大的整理出版工程还能静下来一种种尽心尽力打磨,并将当代专家学者的文章以影印综述的形式单独成册一并出版是非常难得、有意义的事情!既诲人不倦也孜孜以求的叶先生希望也能读到楼宇烈先生、郑欣淼先生等为重印天禄琳琅其他诗词所作的序。
基金会工作人员向叶嘉莹先生请教诗词问题
期间,基金会的同事还以新场古诗词为例,向叶先生请教了关于诗词、民谣等相关的学问。
叶先生赠送基金会她的著作《与诗书在一起》,叶先生讲到: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只有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美,才是永恒的。
在迦陵学舍的院子里,两株海棠已经吐露了花蕾。叶先生告诉我们,这两株海棠是从北京恭王府移植过来的,而恭王府正是叶先生在辅仁大学读书时女生部所在地。今年海棠花开之时,迦陵学舍会举行雅集,“希望你们过些天也来参加今年的雅集”——这是叶先生对我们的赞许,也是我们与先生的约定,更是我们与文化事业百花齐放美好春天的约定。
专项基金底部信息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