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明老师,即我眼中的亚叔,平时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亚叔在我眼里、心里,都是叔叔辈的。他的洒脱和豪气,都影响着我的一生。他的画风和他的人物性格是统一的。他的军人气度已叫我入心入髓!而我在他心里、眼里,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丫头。他从来不叫我的名字,叫丫头,多贴心的称呼,我爱他一辈子!他对我绘画上的指导是真诚的,切根地用一句话给我夯实基础。
记得八十年代初,他到北京,在北京饭店画画,我几乎每天都往北京饭店跑,看他画画。当时还有宋文治先生,上海的谢雅柳先生,徐子鹤先生,郑乃光夫妇等。
亚叔的教导方法很独特,对每个虚心求教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对我,他没有看过我的画,开始反复叫我确定,是否坚定不移的学画人物。并每次聊天说到的都是人物的认识和感悟,从古至今试探我的领悟和深层次的认识和想法,他给我的感觉不是考我,而是老朋友探讨,有时像是在和他老人家激烈的辩论。多数人不太清楚,但经历了各种不同的选择,人生道路就是不断的选择过程。我们探讨全中国人解放、鸦片战争、历朝皇帝、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大陆人性、岛民人性、东方者人性、西方人性、东西方观念、宗教性质、基督和释迦摩尼及真主教义,甚至于女人和男人等,没有谈不到的人性、世界观。亚叔那个时候就说:“丫头,你记住,所有不是事找人,而是人找事。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桌上的花瓶里的花,花开两生面,人在佛魔间。是一个道理。花美,好看,但它有刺,或有毒。你看不见,人的选择决定他走佛道还是走魔道。激发身体内的魔性,这都是人自己决定的。丫头,和你相识、认识,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你热情,求知欲望高,肯努力,阳光,是个玻璃人性,叔相信你。你要始终保持这份纯真、善良、阳光、勤奋。你既已决定画人物,叔希望在你的画里,能看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不同性格,这是你的画风。我们谈的话题很广,观点视角不同,要你总结分析,去粗取精留为己用。你的路很长,是你自己选择,不过叔这次给你留个作业,你要完成,下次来就要检查作业。你去找找‘八十七神仙卷’这幅力作。作业书画十遍。二幅拓临,四遍对临,四遍默临。你能做到吗?”我兴奋回答:“能”。亚叔看看我说:“我信”。随后我急切问:“到哪儿去找这幅画啊?!”亚叔头也没抬说:“这是你的事。”我不敢再问,的确是我的事。
就这样,八十年代初的作业形成了,该是我四处寻觅“八十七神仙卷”这个宝物了。没用多长时间,在北京画院的邓琳为我找到了宝物。我感谢这位曾在1979年一起随廖承志伯伯坐上“明华号游轮”访问日本的同舱舱友的帮助。
我一旦决心干一件事,一定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这一生,不论做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一定用己力画个句号,这是我做人必须遵从的原则。当然能力有限,水平有限,资源有限,最后的句号,也许不美,可能是三角形、椭圆形、多边形,总之是封口的,我统统称为句号。
直到1983年夏天,亚叔又来北京,是我交作业的时候,心情极为紧张。作业被我包了一大卷,骑上自行车,一路急速到了北京饭店。当见到亚叔时,宋文治先生和郑乃光先生也在,我向大家鞠了一躬问声好后,没敢说第二句话。由于我怀里抱个大纸卷,他们三个老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自己也有点尴尬。过了会,是宋文治先生开玩笑的问:“耿莹同志是给送礼来啦?!”我忙说:“不是不是。”亚叔说,“你抱的是什么?叫我们看看。”我镇静了一下说:“亚叔,这是你给我留的作业。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亚叔说:“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记得了?”我随眼观察他,他说话时很诡密的看了另两位先生,郑乃光先生一向是个认真老实的先生。他忙说:“来来,打开看看。”三位老先生忙起来。挪动东西,亚叔自己也在动,嘴里还说:“丫头你自己来。”
我忘了刚才的紧张,心里暗喜,有三位先生的在场指导,我是天下第一幸福之人。我首先向三位先生讲了作业的要求,而后在地板上排放,因排不开放不下,只好分三节段的顺序,所以三位先生看的很分明。原本想三位老先生看完给我分别指导,但我失望了,宋文治先生说:“我的学生没有你用功。”郑乃光先生干脆就说:“作我的学生吧。”可亚叔什么话都没说,在三节段的画行里不断走,不断低头看。好一会他说:“收起来放在我这,我走时再还你。”我应声收画,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不停的跳动。这时三位先生都落坐了,用眼瞅了一下亚叔,看他点了一支烟在抽,待我收好放到画案上时,亚叔问我:“你画一张四尺要多长时间?”我说:“没计算过。”“好,你现在铺张四尺纸,把神仙卷头段和尾段默下来”,“是”,偷偷看了一下表正是上午九点四十六分。三位先生坐下来喝着茶,抽着烟,在聊为人民大会堂画画的题材,好像我不存在,九点以前的事从来未发生似的。暗暗赞许老人们的定力,我自己的投入,我也暗暗地赞许了我的定力与专心。时间也不向着我,当我抬起头来时,已经是上午的十一点五十分啦。我站起来告诉三位先生说:“我画完了”,发现三位同时惊讶,都站起来向我画案方向走来。我赶快挪到一边,这时听到亚叔大声说:“丫头,好样的!”郑乃光老先生说:“儒子可教也。”宋文治先生说:“学我的山水,我细细教你,不会为难你,老亚。你过分啦!”听到这些话,我感到我已在云端啦!但没有敢表现出来。亚叔说:“文治,这可是蒋兆和的正式学生,今天请二位来,就是将来在她绘画的道路上,帮她一把,今天这阵势,是考验她的心理素质,不是为难她,更不是不信她。这个作业,我没忘,就是要逼她扎实的基本功,有了坚实的线的功夫,将来画什么都不吃亏。”这时的考核是中国画入室弟子们都要经历的基本功,老师们的夸奖和赞扬,在我的绘画生涯里筑成了一道坚实的真谛。原先喜欢画是因为好看,总试着上颜色的乐趣,自从画“八十七神仙卷”以来,除了画线就是练线。有时觉得枯燥无味,尤其在默临时,经常丢三落四,心有定不下来是浮动急燥的根本原因,每到这时,我会想起,蒋兆和老师的“不怕丑”,更会想到亚叔的“佛魔间”。有时也会感到父亲平时的教导,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可以牺牲生命,你连喜好的虚荣心都放不下,以后能做什么?!是。踏踏实实地勤奋努力才是我的出路。所以今天我作到了,舍掉了虚荣,克服了急燥,我得到了真功夫,在基础的路上,我能迈出脚步走在路上。三位老师要去吃饭,约我同去,我谢绝了,因为我还要回家为女儿做饭,我是一个努力中的母亲。
我的考试后来在很多老画家口中传来传去,他们都很喜欢我,能当场默临的本事,我更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蒋先生。那时我去蒋老师家要换一二次公车,是从无轨电车换成公交汽车。每天的作业是默记两趟车上的人物形象,到老师家纸笔都放好了,什么话都不说,就到画案前动笔把我在两趟车上默记的人物形象画出来,然后用语言描述这二人的年龄,长像特点,和猜测的职业,几年下来从未中断。有时蒋老师根据我的描述同样也画出他们的头像,有时甚至老师叫他的小儿子小弟用素描画这个头像,从这些里,我寻找我自己的缺点和差距,要学习提高我的绘画能力,记忆能力和口述描述能力,我这个三十多岁的外行“小苗”,就这样在那一代老师呵护下成长着。最大的幸福降到我的身上,当然把这些经历小故事都曾经讲给父亲听,他都知道,知道女儿与艺术家的交往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当父亲有能力帮帮这些艺术家的时候,父亲从未犹豫过。
我待人就像父亲曾经给我比喻的水的性格一样。水有七善,与人交往存善仁,对强者施以尊重,对弱者则施与理解和嘉许,则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即善要信,“一诚天下动”这是人的立身之本。善治,水的海阔天空,把握大势的气魄,人也如是,自己更是。善能更是信条,即是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是自然法则。记住,水不洗水,尘不染尘的道理。所以在我的世界里,学习自然法则,变通知己知彼,平常地待人,诚实心对己。因为我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单纯是幸福。有人说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我自认是棵草,而且是棵长在崖边的草。我羡慕大树,它需要阳光和水,我也需要,但我只需要一点点,它只需要守候随风飘扬。我也在守候当风吹过时,我必须用我的根,紧紧抓住石缝而已。树有它的冬夏秋春,我也有,冬日里枯萎,我会藏到仅有的土壤和岩缝里,保护好我的那点小根。等到春天,我会急不可耐地伸出我的第一片嫩叶,又可以和阳光作伴......又可以在雨中沐浴,又可以在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世人,听着鸟儿们的歌唱,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这是我人生的全部。
我庆幸在我三十几岁接触的这些人生导师,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对人、对事、生活、专业。我才更坚信了,在有限地空间里规划自己的人生。



亚叔在我眼里、心里,都是叔叔辈的。他的洒脱和豪气,都影响着我的一生。他的画风和他的人物性格是统一的。他的军人气度已叫我入心入髓!而我在他心里、眼里,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丫头。他从来不叫我的名字,叫丫头,多贴心的称呼,我爱他一辈子!他对我绘画上的指导是真诚的,切根地用一句话给我夯实基础。
记得八十年代初,他到北京,在北京饭店画画,我几乎每天都往北京饭店跑,看他画画。当时还有宋文治先生,上海的谢雅柳先生,徐子鹤先生,郑乃光夫妇等。
亚叔的教导方法很独特,对每个虚心求教的人,用的方法不一样。对我,他没有看过我的画,开始反复叫我确定,是否坚定不移的学画人物。并每次聊天说到的都是人物的认识和感悟,从古至今试探我的领悟和深层次的认识和想法,他给我的感觉不是考我,而是老朋友探讨,有时像是在和他老人家激烈的辩论。多数人不太清楚,但经历了各种不同的选择,人生道路就是不断的选择过程。我们探讨全中国人解放、鸦片战争、历朝皇帝、八国联军、日本侵略者、大陆人性、岛民人性、东方者人性、西方人性、东西方观念、宗教性质、基督和释迦摩尼及真主教义,甚至于女人和男人等,没有谈不到的人性、世界观。亚叔那个时候就说:“丫头,你记住,所有不是事找人,而是人找事。这也是一种选择。就像桌上的花瓶里的花,花开两生面,人在佛魔间。是一个道理。花美,好看,但它有刺,或有毒。你看不见,人的选择决定他走佛道还是走魔道。激发身体内的魔性,这都是人自己决定的。丫头,和你相识、认识,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你热情,求知欲望高,肯努力,阳光,是个玻璃人性,叔相信你。你要始终保持这份纯真、善良、阳光、勤奋。你既已决定画人物,叔希望在你的画里,能看到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不同性格,这是你的画风。我们谈的话题很广,观点视角不同,要你总结分析,去粗取精留为己用。你的路很长,是你自己选择,不过叔这次给你留个作业,你要完成,下次来就要检查作业。你去找找‘八十七神仙卷’这幅力作。作业书画十遍。二幅拓临,四遍对临,四遍默临。你能做到吗?”我兴奋回答:“能”。亚叔看看我说:“我信”。随后我急切问:“到哪儿去找这幅画啊?!”亚叔头也没抬说:“这是你的事。”我不敢再问,的确是我的事。
就这样,八十年代初的作业形成了,该是我四处寻觅“八十七神仙卷”这个宝物了。没用多长时间,在北京画院的邓琳为我找到了宝物。我感谢这位曾在1979年一起随廖承志伯伯坐上“明华号游轮”访问日本的同舱舱友的帮助。
我一旦决心干一件事,一定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这一生,不论做大事、小事、难事、易事,一定用己力画个句号,这是我做人必须遵从的原则。当然能力有限,水平有限,资源有限,最后的句号,也许不美,可能是三角形、椭圆形、多边形,总之是封口的,我统统称为句号。
直到1983年夏天,亚叔又来北京,是我交作业的时候,心情极为紧张。作业被我包了一大卷,骑上自行车,一路急速到了北京饭店。当见到亚叔时,宋文治先生和郑乃光先生也在,我向大家鞠了一躬问声好后,没敢说第二句话。由于我怀里抱个大纸卷,他们三个老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自己也有点尴尬。过了会,是宋文治先生开玩笑的问:“耿莹同志是给送礼来啦?!”我忙说:“不是不是。”亚叔说,“你抱的是什么?叫我们看看。”我镇静了一下说:“亚叔,这是你给我留的作业。我今天是来交作业的。”亚叔说:“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记得了?”我随眼观察他,他说话时很诡密的看了另两位先生,郑乃光先生一向是个认真老实的先生。他忙说:“来来,打开看看。”三位老先生忙起来。挪动东西,亚叔自己也在动,嘴里还说:“丫头你自己来。”
我忘了刚才的紧张,心里暗喜,有三位先生的在场指导,我是天下第一幸福之人。我首先向三位先生讲了作业的要求,而后在地板上排放,因排不开放不下,只好分三节段的顺序,所以三位先生看的很分明。原本想三位老先生看完给我分别指导,但我失望了,宋文治先生说:“我的学生没有你用功。”郑乃光先生干脆就说:“作我的学生吧。”可亚叔什么话都没说,在三节段的画行里不断走,不断低头看。好一会他说:“收起来放在我这,我走时再还你。”我应声收画,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不停的跳动。这时三位先生都落坐了,用眼瞅了一下亚叔,看他点了一支烟在抽,待我收好放到画案上时,亚叔问我:“你画一张四尺要多长时间?”我说:“没计算过。”“好,你现在铺张四尺纸,把神仙卷头段和尾段默下来”,“是”,偷偷看了一下表正是上午九点四十六分。三位先生坐下来喝着茶,抽着烟,在聊为人民大会堂画画的题材,好像我不存在,九点以前的事从来未发生似的。暗暗赞许老人们的定力,我自己的投入,我也暗暗地赞许了我的定力与专心。时间也不向着我,当我抬起头来时,已经是上午的十一点五十分啦。我站起来告诉三位先生说:“我画完了”,发现三位同时惊讶,都站起来向我画案方向走来。我赶快挪到一边,这时听到亚叔大声说:“丫头,好样的!”郑乃光老先生说:“儒子可教也。”宋文治先生说:“学我的山水,我细细教你,不会为难你,老亚。你过分啦!”听到这些话,我感到我已在云端啦!但没有敢表现出来。亚叔说:“文治,这可是蒋兆和的正式学生,今天请二位来,就是将来在她绘画的道路上,帮她一把,今天这阵势,是考验她的心理素质,不是为难她,更不是不信她。这个作业,我没忘,就是要逼她扎实的基本功,有了坚实的线的功夫,将来画什么都不吃亏。”这时的考核是中国画入室弟子们都要经历的基本功,老师们的夸奖和赞扬,在我的绘画生涯里筑成了一道坚实的真谛。原先喜欢画是因为好看,总试着上颜色的乐趣,自从画“八十七神仙卷”以来,除了画线就是练线。有时觉得枯燥无味,尤其在默临时,经常丢三落四,心有定不下来是浮动急燥的根本原因,每到这时,我会想起,蒋兆和老师的“不怕丑”,更会想到亚叔的“佛魔间”。有时也会感到父亲平时的教导,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可以牺牲生命,你连喜好的虚荣心都放不下,以后能做什么?!是。踏踏实实地勤奋努力才是我的出路。所以今天我作到了,舍掉了虚荣,克服了急燥,我得到了真功夫,在基础的路上,我能迈出脚步走在路上。三位老师要去吃饭,约我同去,我谢绝了,因为我还要回家为女儿做饭,我是一个努力中的母亲。
我的考试后来在很多老画家口中传来传去,他们都很喜欢我,能当场默临的本事,我更感谢我的启蒙老师蒋先生。那时我去蒋老师家要换一二次公车,是从无轨电车换成公交汽车。每天的作业是默记两趟车上的人物形象,到老师家纸笔都放好了,什么话都不说,就到画案前动笔把我在两趟车上默记的人物形象画出来,然后用语言描述这二人的年龄,长像特点,和猜测的职业,几年下来从未中断。有时蒋老师根据我的描述同样也画出他们的头像,有时甚至老师叫他的小儿子小弟用素描画这个头像,从这些里,我寻找我自己的缺点和差距,要学习提高我的绘画能力,记忆能力和口述描述能力,我这个三十多岁的外行“小苗”,就这样在那一代老师呵护下成长着。最大的幸福降到我的身上,当然把这些经历小故事都曾经讲给父亲听,他都知道,知道女儿与艺术家的交往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当父亲有能力帮帮这些艺术家的时候,父亲从未犹豫过。
我待人就像父亲曾经给我比喻的水的性格一样。水有七善,与人交往存善仁,对强者施以尊重,对弱者则施与理解和嘉许,则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即善要信,“一诚天下动”这是人的立身之本。善治,水的海阔天空,把握大势的气魄,人也如是,自己更是。善能更是信条,即是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是自然法则。记住,水不洗水,尘不染尘的道理。所以在我的世界里,学习自然法则,变通知己知彼,平常地待人,诚实心对己。因为我知道,人生的意义,不单纯是幸福。有人说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我自认是棵草,而且是棵长在崖边的草。我羡慕大树,它需要阳光和水,我也需要,但我只需要一点点,它只需要守候随风飘扬。我也在守候当风吹过时,我必须用我的根,紧紧抓住石缝而已。树有它的冬夏秋春,我也有,冬日里枯萎,我会藏到仅有的土壤和岩缝里,保护好我的那点小根。等到春天,我会急不可耐地伸出我的第一片嫩叶,又可以和阳光作伴......又可以在雨中沐浴,又可以在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世人,听着鸟儿们的歌唱,享受着阳光和雨露,这是我人生的全部。
我庆幸在我三十几岁接触的这些人生导师,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对人、对事、生活、专业。我才更坚信了,在有限地空间里规划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