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苏州采风(七)苏州行有感—中国历史上的大建筑师

发布时间:
2012/04/20 14:30
作者:liuwei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发布于:2012-04-20 15:28:31 点击量:798

                                   画家庄寿红

一提到苏州,人们印象最深的是苏州的园林、苏州的评弹和苏州的刺绣....。很少有人会知道苏州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设计师和伟大的建筑师!今年烟花三月,随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赴苏州采风,不仅饱览了苏州和太湖典雅秀美的风光,而且,更重要的是,苏州历史上两位建筑界的名人让我感到尤为震撼!

第一位让我感到震撼的是,2500年前苏州古城核心街区平江路的城市规划设计师,竟然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伍子胥!他身为辅佐吴国的重臣,在吴国和越国相争中,而被吴王赐死,死后首级挂在吴国城门上。正是他,在公元前514年为平江河区做了水陆并行、且又为双棋盘格局的城市规划设计。平江路至今还保存了公元1229年宋朝对上述规划设计图的石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保留完好的平江路的石碑地图。

第二位是蒯祥。来到苏州吴中区,当文联的凌先生提及蒯祥及其后人时,在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北京天安门雄踞于世界的光辉形象,我不禁脱口而出:“他是一位鲜为人知的世界级的建筑设计大师啊!”不是吗?公元1420年,即明永乐十八年,生长在吴中地区的蒯祥,没有照搬吴越秀雅的园林样式,也没有任何西方建筑的参考(须知,在那个年代也仅是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希腊罗马的建筑式样),而是在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座象征着威严皇权的皇城大门!直到21世纪的今天,它依然气势磅礴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象征着崛起的中华民族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

查询蒯祥的资料比较困难,一时找不到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堂堂的《辞海》,竟然没有蒯祥的记载!可见,崇尚儒家文化的中国,尊崇“学而优则仕”,而鄙视“士”以下的“农工商”阶层。我们之所以熟知伍子胥,首先因为他是壮烈牺牲的吴国宰相,是做官的“仕”,然后才是他流传下来的城市规划设计图。而官阶仅为“木工首”的蒯祥,即便破格做到了“工部左侍郎”的职位,但他的文化身份却依然是“工匠”,因而后人难以在史册中找到他的有关记载,以至于国人和外部世界只知道北京有个天安门,却不知道设计师是谁。事实上,蒯详不仅设计了天安门,还创建了两宫、三大殿以及皇家陵墓,他的辉煌成就令皇帝和朝野不能不敬称他为“蒯鲁班”。

我为什么会被震撼?那是因为与当今国内许多世界级建筑相比,将近600年前,蒯祥的天安门建筑设计是纯中国血统的产物,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中国建筑智慧的结晶。它经得起从宏观到微观的形式美与艺术美的严格检验,而任何以西方现代建筑模式为依托,假以中华符号为附贴的所谓创新建筑,都是与历史文脉和本土情缘格格不入、文化内涵苍白浅薄的“泊来物”。鉴此,我们应予关注:

一、加深对蒯祥的了解和认识,并给以应有的历史性评价,以作为建筑文化领域提高中华民族自信心的镜鉴。

二、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古今中外多方吸取文化艺术营养,努力探索,再创中华文明的辉煌!

                                                  庄寿红 2012年4月1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