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5 巴基斯坦今日报
中文翻译
中巴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中国文化节
伊斯兰堡
Mahtab Bashir
尽管此次中巴友谊中心中国艺术家代表团53位团员中有歌唱家、画家、杂技演员、食品专家和风筝和面人艺术家没有人会讲英文,但他们脸上的笑容看起来像在说“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
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PNCA) 、巴基斯坦新闻广播部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CCHF)在巴中友谊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的画展“东方之韵”,播放了纪录片,纪念2011年巴中友谊年。
外交官、政治家、学生、艺术家和部分艺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开幕式。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刘健和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主任纳希尔先生为5天的文化节剪彩。
彭小平,林爱幸,吕铁智,郑旭晔在展台上的展示,以及郭玫宗、赵刚、牛玉生、耿瑩、庄寿红、裘兆明、温瑛和杨秀坤八名画家在画纸上展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的50余幅作品吸引了大批观众。
耿瑩,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和艺术家,把她的坚韧毅力和勇气与意志力归因于她父辈的影响。她说多年的艺术经历锻造了她和中国文化牢固的连结。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华夏文明使我能够获得自信、包容、刚柔兼具。”耿瑩女士谈及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时如是说。
内画家,郑旭晔,已经进行这项“内画”艺术32年历史,师从于内画大师之子叶摹祺。她传承并创新了传统的内画技艺,为这项艺术的保存做出了很大贡献。自1986年来,她的作品曾在国际上很多中国民间艺术展览中展出。
北京东城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吕铁智,也是一位艺术家,1984年拜师于北京的风筝大师关宝翔学习手工制作风筝。
吕于2001年6月曾为一个著名的中国电影设计风筝而被世人所认知。他曾被巴基斯坦国家遗产研究院邀请参加“丝绸之路节”。他曾周游全世界。
彭小平成名于面人制作艺术。他的技巧源自各种艺术流派 – 古老的和现代的。吸纳了很多元素,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西方的绘画和雕塑中对于人体的塑造技巧以及中国元素融入了彭的面人制作中。他的漂亮的作品涵盖了各种题目。 在开幕式上他使用面团快速地制作了多个艺术形象。
中国驻巴大使刘健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讲到,中国和巴基斯坦均有着很长的文明和历史,通过文化交流两国增进了相互的了解。“历史见证了中巴生机勃勃的文化交流。过去,我们被丝绸之路连接。唐代,高僧玄奘曾在塔克西拉修习佛法,在现代,文化和民间的交流保证了两国快速发展的动力。”刘健说。
纳希尔致辞中说这个展览是巴基斯坦人民可以熟悉这个有好邻邦和多年的好朋友,中国的文化、经济和历史的有价值的机会。“这个文化节是一个来自中国的窗口,使我们见证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上千年的绚烂文化和价值观。它提供了互相了解,分享观点和关于城乡开发经验的机会,”纳希尔说。
在活动中还放映了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制作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