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转载人民网--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受表彰

发布时间:
2010/12/23 15:12
作者:liuwei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发布于:2010-12-23 10:15:47 点击量:1841

人民网兰州12月21日电  (朱师良)12月20日晚,兰州大学召开2010年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年会,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及甘肃省多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听取项目汇报,并为文化行者6个杰出公益项目颁奖,鼓励大学生致力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400多名学生4年走遍了甘肃所有的市(州),做了许多我们想不到的事情!”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副秘书长魏菁芸在会上说,这群年轻的兰大学子把文化保护这种看起来乏味的事做得有声有色。

  在项目年会上,负责人安妮汇报了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今年开展的24个团队的实施情况,参会的专家还评出了杰出行动奖、项目创新奖项以及年度新秀奖,《兰州鼓子传承艺人档案建设项目》、《推进甘肃白马藏族文化传承及妇女培训项目》等6个优秀项目获奖,他们将带着文化行者的荣誉奖金继续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动。

  据介绍,今年是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开展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实施的第4年,从2007年至今,先后组建46支调研团队,分赴甘肃14个地级市29个县,完成对甘肃省34项国家级文化遗产的深入调研,形成100余万字的调查报告,并建立了5个民间保护基地。

  兰州大学文化行者还先后对兰州鼓子、裕固族民歌、文县白马藏族族群文化、保安族腰刀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公益服务,如建立兰州鼓子保护基地和开展艺人档案建设,援建文县白马藏族因512地震倒塌的村庙和妇女文化传承培训、建立裕固族儿童音乐教室、应用传统习俗推进节水节能环境教育等等。所设计项目连续获得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全国优胜奖、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等。

  “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一直以来以号召和组织大学生亲身实践到乡村寨落中,通过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进而思考和分析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和方式。”社团创始人及第三期项目总负责人王龙魁说。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柯杨教授说,“同学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走访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研究,提出客观而切实可行的建议。”

  4年来,“文化行者”先后得到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以及谷歌企业社会责任部“益暖中华”公益基金的支持,总项目实施经费超过20万元。

  “我们要做文化行者,努力发现那些濒危文化的现状,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记录和呼喊;我们更要做文化使者,把我们体验和观察到的内容带回来,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行动”,王龙魁说,他们要担负起大学生保护民族文化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