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庆阳老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贡献

发布时间:
2010/07/06 01:18
作者:liuwei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发布于:2010-07-06 17:19:51 点击量:2479

 庆阳老区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最早活动地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为建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低潮。1927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选举成立了中共陇东军特委组织。刘杰三担任军特委书记,王杰、樊世荣任委员。军特委成立后,于1932年组织了蒿店起义,并经谢子长授意,在刘志丹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指导配合下,由高鹏飞、曹胜勇、杨林、苏杰儒、郝维新等直接领导并成功举行合水县西华池等地武装起义。陇东军特委组织的这些起义,不仅扩大了党在西北的影响,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士气,更是从战略上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和红四方面军的军事压力,积极的配合了陕甘边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四方面军的战略转移。
   陇东军特委组织的几次起义虽然部分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的军事压力,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过于庞大,对我刚刚建立的照金根据地的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杀害了周冬至、王满堂、王万亮等领导同志。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红军临时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子召开会议,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组建四十二师,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以南梁为中心的三路游击区。分别为以安定为中心的陕北第一路游击区;以南梁为中心的陇东第二路游击区;以照金为中心的关中第三路游击区。三路游击区各自为战,相互依托、相互策应,为巩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维护南梁苏区周围的稳定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巩固发展壮大,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于1934年11月4日至6日,在南梁荔园堡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以习仲勋为主席,贾生秀、牛永清为副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了华池县政权、庆北县政权、合水县政权、新正县政权、新宁县政权、永红县政权。并于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的1935年11月与陕北根据地统一,形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创建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土地革命的开展,沉重打击了西北地区国民党反动派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的武装斗争。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它牵制住了国民党胡宗南部20万大军,积极配合华北、东北战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卓越贡献。

   二、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模型起到了模范作用
   陇东作为新民主主义模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边区政府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政治支持、经济支撑,而且作为全国革命指导中心的大后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1934.年11月在南梁荔园堡选举产生的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先后成立的华池、赤安、庆北、合水、新正、新宁、永红等县级苏维埃政府和广大乡村苏维埃政权,为我党今后的治党、治国、治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三制”建政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实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重要形式。它的实施不仅在边区彻底实现了民主政治,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全国早日解放的积极性,同时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人民民主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庆阳老区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时,更是走在了前列。1937年庆阳老区就通过民主普选,将地方政权的苏维埃工农民主专政制改革为人民民主议会制,成为陕甘宁边区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区域之一。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首先在陇东、绥德两个分区进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建设试点。陇东分区六个县80%以上的选民参加选举,共选出乡、市参议员5435名,并选举了乡、市长,组成了乡级政府。在这些选举产生的参议员中,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超过三分之二,如庆阳县252名乡长和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仅有72名,只占28。6%,这种选举产生的“三三制”政府,极大提高了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政权建设进行精兵简政过程中,陇东各县更是带头执行,大量精减县级机关干部,裁、减、并、合政府机构,充实区乡基层力量,加强领导区乡生产活动,为边区新民主主义建设起到模范任用。
   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庆阳地处东经106°一108°,北纬35°一37°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1500米,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盛产粮、油、水果及中药材等,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产粮区,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抗日战争时期,人均耕地达到8亩,亩产2斗,人均年消费8斗,富余5斗,其所属之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环县均为八路军的募补区。由于当时国民党对边区政府的经济封锁及各种历史原因,造成边区政府的工业极度落后,只停留在传统的手工业之上,而具有传统手工业优势的庆阳为边区政府的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庆阳传统的蚕丝业、纺织业、金属制造业、木制业、皮革加工业、石制业、制陶业、服装加工业、榨油、染布、酿酒业等不仅为边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品,而且为边区政府的各类工厂提供并培养了大量的工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停止对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供给,并对进出边区政府的道路实施封锁盘查,致使边区政府经济困难、物质匮乏,许多同志过冬没有棉衣,生病没有药吃,粮食严重不足。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减租减息、增开荒地、推广植棉、不违农时、调剂劳动力、增加农贷、提高技术、实行累进税”八项基本政策。陇东分区积极响应,带头执行,其庆阳县6个乡、合水县6个乡、镇原县21个乡共有地主243户,佃农1284户进行减租,共减免地租4465.87石,退租189.4l石,退草1853斤;在调剂劳动、整合劳动力资源、增开荒地上,合水县12天开荒13700亩,新正县一个村子两天即开荒18亩。在大生产运动中,陇东地区6个县3年垦荒40万亩,创办纺织、造纸、火柴、肥皂、火药、制毡等工厂数十家,恢复和创办商店140多处,区内数万名妇女参与纺纱织布。抗大七分校在东华池豹子川、平定川开荒6万多亩,产粮160多万公斤;385旅770团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华池县大风川实行垦田,两年之内开垦荒地34000亩,修筑营房490多间,筑路50多公里,还开办卷烟厂、酿酒厂、毛纺厂及制帽、纺织等10多种工副业生产基地。385旅所属各部在开荒种粮的基础上,还积极开辟菜地种菜,上山打猎,在自足自给的基础上,将节余的蔬菜和上山打的野味等送给在延安的中央首长。
   在促进手工业和民营工业的发展、活跃边区商业贸易中,陇东分区更是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民营企业庆阳纺织厂、民生纺织厂、庆兴纺织厂等为边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纺线、织布制品,而陇东分区40余处集贸市场更是大大活跃了边区的商业;在边区商业贸易和边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食盐统销中,陇东占到了半数以上。无论是边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还是传统制造业,陇东六县为边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庆阳老区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创造了慷慨悲壮的英雄业绩,锤炼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老区精神。今天在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发扬宝贵的老区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