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四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举办
发布时间:
2016/05/10 15:20
为更好推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作展开,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培训班于今明两日在成都举办。
据悉,在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占到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已刻不容缓。
根据相关工作要求,我省优先启动了10名年满70周岁以上的、不满7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涉及6大类10个项目,并将在年内启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字化保护抢救试点工作。
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本批1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来自成都、达州、阿坝州、甘孜州等,这些代表性传承人的手艺包括四川扬琴、蜀锦、羌绣以及藏医药等多方面。
据了解,本次的抢救性记录工作,主要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这些国家级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上一篇: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研讨会走入昌平
老字号携手高校 传承文化遗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