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国宝档案》讲述苏州砖雕的神奇故事

发布时间:
2009/07/01 02:18
作者:liuwei 来源: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发布于:2009-07-01 14:10:08 点击量:3794

 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和苏州宣传部配合《国宝档案》栏目组在苏州拍摄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御窑金砖《厚德载福》节目,将于明晚(7月2日)中央电视台4套18时50分播出,请热爱文化事业的观众朋友届时观看!

  砖雕,也称作“花砖”,是一种独特的墙壁装饰工艺。
  我国砖雕的发展源远流长,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的画像砖,已经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
  砖雕技艺以北京、江苏和浙江等地最为有名。而风格各具特色,北方浑厚庄重,恢宏大气。南方纤巧精致,具有清新秀雅的典型特点。
  江南古城苏州,现存砖雕数量众多,遍布于城乡。而最能体现“苏派砖雕”高超技艺的作品,则是苏州城内大量的砖雕门楼。
其中,首屈一指的砖雕门楼就是网师园万卷堂砖雕门楼。它有“苏州古典园林第一门楼”的美誉。

 

  作品应用平雕、浮雕、透雕、镂雕等多种雕刻手法,高超的砖雕技艺,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苏州街巷间,到处是各个时期的砖雕门楼,如太湖东山雕花大楼、大石头巷的“四时读书乐”门楼。以及山塘街、梵门桥弄等,每座门楼都赏心悦目,各有意境。 
题材上,更是丰富多彩。如龙凤呈祥、和合二仙、刘海戏蟾、三阳开泰、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松柏、兰花、竹、荷花、鲤鱼等寓意吉祥和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为主。反映出中国建筑艺术注重生活情趣、贴近生活的风貌。


  苏州砖雕门楼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门楼字碑大多是名人题字,字碑题刻一般是四个字一组的词语。精美的书法和典雅的砖雕往往相得益彰,使苏州砖雕更添了几分浓厚书卷气。
  苏州耦园的三进门楼,分别题有“平泉小隐”、“厚德载福”和“诗酒联欢”的字匾。
  砖雕的字匾还有 “松竹含苞”“春晖朗然”“令德贻芳”“桂馥兰香”等。皆文辞华美,字迹潇洒温雅,极富文人气息。

 


  苏州砖雕所用原料,也与众不同,享有“金砖”,这独一无二的称谓。那么,金砖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
  金砖并非黄金制作,而是采自苏州阳澄湖池底的湿泥,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青砖。
  那么,为什么要称它为金砖呢?
  话说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皇帝要求全国的能工巧匠修建一座能流传万代的宫殿。
  皇宫铺设的地砖,既要符合皇帝的威严,又要保证达千年不坏。当时主持皇宫修建的工匠蒯祥向皇帝推荐苏州陆慕的窑砖。
  蒯详出生于苏州吴县香山一木工世家的工匠,曾得到明成祖及仁宗、宣宗、英宗、代宗等好几个皇帝的礼遇和器重。京城里的承天门,也就是天安门,故宫里的太和殿、中和展、保和殿的重修工程等,都是由他主持修建的。
因为手艺精湛,蒯详被尊称为“蒯鲁班”。以蒯祥为代表的苏州香山帮工匠也因此名闻天下。
  皇帝指派官员到苏州陆慕考察。发现陆慕的窑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断之无孔,敲之有金石之声。金砖,也由此得名。
  后来,永乐皇帝赐封陆慕砖窑为“御窑”,专门为皇家建筑生产青砖。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天安门城楼以及十三陵内的定陵所铺设的就是御窑金砖。金砖的名声,也因此叫得更响了。
  当年,为了确保金砖质量,分清责任,每块砖上都烧制上了年代、产地、监造者、制作者、规格,以备察验。现在,还能找到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金砖的得名,还因为高昂的造价。曾经有“一砖顶金砖”的说法。
  据《天工开物》记载, “金砖”的制造过程可分为: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入窑烧制六个工序。入窑烧制得用细火熏烧,仅烧制的时间就是130天。成砖后还得用油浸,前前后后则需二年时间尚可完成。
  由于砖雕置于露天,所以它全用耐得住风雨侵袭的砖。苏州的陆墓的砖质地坚硬细腻,色泽青润,是用作砖雕的上好材料。古代工匠很聪明,用生石灰加糯米汤增加青砖的柔韧性以便于雕刻。
  现在,明代的陆幕的御窑保留完好。制砖和砖雕的工艺代代相传,一大批新时期的苏州艺术家,不断创造出新的杰作。
  2006年苏州御窑金砖被列为中国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和苏州秀美的园林一起,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