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布吉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获悉,该街道的甘坑社区“客家凉帽”被列入广东省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坑是深圳凉帽最大原产地,凉帽鼎盛时期是在解放后,全村家家是凉帽作坊,全村人都会织凉帽,后来发展凉帽生产工厂,是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唯一的凉帽出口生产基地。从张锦超公传至今已是第六代,甘坑村也因此以 “凉帽”命名为凉帽村。
甘坑凉帽第六代传人张航燕回忆起凉帽为村镇经济贡献年代,十分感慨:“就是七十年代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做四五千件,五六十人,就是在工厂职工五六十人,主要出口香港,香港再出口到外国什么地方,东南亚那边。”
甘坑客家凉帽制作过程有33个工艺程序,张航燕还向记者演示“咬篾”工艺绝技(见左图)。目前,甘坑凉帽村凉帽承传人已寥寥无几,主要是凉帽已经没有市场了,再好的手工艺也体现不了价值。张锐基回忆:当时每家每户都是一个大工厂,我自己快的时候可以织到十五六件,慢就十几件。
据了解,甘坑客家凉帽加工工艺当年在大运会期间在大运村向各国友人进行演示;第八届和第九届文博会,甘坑凉帽先后亮相文博会坂田手造文化街分会场和大芬分会场。去年开始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