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8日,即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净出席昆曲《牡丹亭》“唱响”故宫系列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领导及苏州市领导陪同参加活动并在现场观看演出。
昆曲《牡丹亭》“唱响故宫”活动由故宫博物院与苏州市政府共同举办,将拥有450年历史的细腻优雅昆曲艺术与600年历史的紫禁城古建筑群巧妙的结合。整场活动持续近3个小时,专业的昆曲演员与乐师为观众展示化妆、换戏服、调试乐器等环节,讲解员介绍昆曲及《牡丹亭》相关知识,还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亲自扮上杜丽娘的妆容过把戏瘾。活动的高潮是昆曲经典段落《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正式上演,剧目展示环节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流连。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并在19个入选项中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