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在基金会的浇灌下,曾经的“小树苗”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
文化行者青年计划
祖国的大西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文化活跃带和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分布区。依托西北丰富的文化资源,2008年,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在兰州大学点亮了第一盏面向年轻人的“小灯泡”——兰州大学“文化行者青年计划”,连续十二年支持他们开展“文化多样性保护”主题实践活动。
2010年
2010年5月,耿瑩会长访问兰州大学,受邀担任“文化行者青年计划”顾问。
“从事文化保护工作所需要的耐心、爱心、端正态度和认真实干,我很高兴从兰大文化行者们的身上看到了。大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担起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创会会长 耿瑩
2014年
2014年7月,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来自两岸四地12所高校在兰州大学共同发起的“青年丝路行”项目正式启动。
12天来,两岸四地青年走访以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西宁等为主线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深入体验丝绸之路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举行“首届丝绸之路青年峰会”;开展“丝绸之路城市行走系列活动”;实施“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志愿服务”等。
超过3000公里的行程,两岸四地青年在西北浓厚的风土人情中,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浩瀚博大的文化,也在学习与交流中增进了两岸四地青年之间的情谊。
2015年
2015年7月,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近百名高校师生与青年代表齐聚兰州大学,正式开启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2015年两岸四地青年牵手丝绸之路行——新疆行”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每位青年朋友充分感受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更好地理解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两岸四地同胞共同的理想和使命,为促进文化交流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大家应有的贡献。
2019年
2019年11月,兰州“文化行者”项目团队代表赴北京参加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小树成长”非遗公益伙伴计划启动仪式,并向耿静理事长汇报工作计划、实施效果、受益人群及未来设想等情况。
耿静理事长对“文化行者”未来的工作给予指导意见。
在基金会的支持与耿瑩会长、耿静理事长的关怀下,“文化行者”们十二年来深入西部14个省市自治区45个社区(站点),累计完成75项调查和185个志愿服务项目,超过32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涵盖文化、教育、扶贫、环保等9个领域,培育、孵化出3个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已成为兰州大学最具影响力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志愿者代表对你说
张瑞菊
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手艺网副总经理
201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2014年获基金会支持开展哈萨克族儿童民族文化创新教育项目“白天鹅教育计划”。2015-2018年起担任文化行者青年计划总干事,多次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基金会组织活动。
加入文化行者初期便结识了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我们关于文化遗产的使命感与基金会和耿瑩会长对“小灯泡”们的期望密切有关。希望自己也能做好一个“小灯泡”,为弘扬传统文化艺术贡献一点光亮。
王吉祥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省民协花儿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01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2008年获基金会资助参加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永昌贤孝调研活动。
十二年前参加基金会资助的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使我第一次深入地感受到民间文化的价值与艺人们的精神,在活动中历练成长的同时,更在我内心种下了从事民间文艺工作的一粒种子,促使我选择民间文化传承保护作为毕业后的职业。感恩这段经历,祝愿基金会越来越好!
安妮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办公室主任
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
2009年获基金会资助参加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裕固族民歌调研活动,2010年参与发起裕固族儿童民族语言传承教育项目“寻找安妮教育计划”。2010年获基金会资助参加“华夏文化体验之旅”研学活动。在校期间担任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主席、秘书长等。
感谢基金会点亮了“文化行者”和年轻人守护西部、守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作为第一批“文化行者”,希望自己能如耿瑩会长寄往的那样,也做一只“小灯泡”,和更多年轻人一起守护自己的文化。
年轻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年轻人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要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文化遗产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他们既会成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会成为未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所包含的知识价值和体现的创造力、审美情趣、精神内涵也能为年轻人教育与成长提供精神支撑和创造源泉,在塑造国民性和民族价值观、社会维护责任感等多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面向年轻人推行的文化遗产教育实践活动,也欢迎和期待年轻人的智慧、热情与行动力将为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带来非同凡响的积极影响,并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所包含的智慧与精神内涵中收获更多!
供稿:王龙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