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中国传统文化展示|还记得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吗?它又回来了!
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初的人来说,童年记忆里对“小人书”一定不陌生。那时,我们把这种图文并茂、彩色封面装订的小册子称作“小人书”,而很少叫它的学名“连环画”,这是几代人都抹不去的回忆!
连环画 · 小课堂
“连环画”,又称连环图画 、连环图、小人书、小书、公仔书等。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属于绘画的一种,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
兴起于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动的画幅而成。
连环画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中国的连环画史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北魏)
图片来自“敦煌研究院”
宋明清时期
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大量出现了有插图的书本。
明清时代,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被叫做“回回图”。
《孔圣家语图 ·退修授业》(明万历版)
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画这一形势也受到了更大的推广。
《点石斋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地发展。
张乐平《三毛流浪记》
繁荣时期
1949年后到1966年,由于图画的通俗性,连环画逐渐成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该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人民的文化生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铁道游击队》
繁荣顶峰
1978年后,连环画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连环画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王叔晖《西厢记》
现状(一)
1985年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受到青少年的广泛欢迎,连环画市场逐渐被抢占,阅读市场连年萎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样式。如今社会改变了,传播故事的方式也改变了。我希望注重民俗特色文化的连环画能够被今天的艺术家保存、传承下去。
——美术评论家谢春彦
现状(二)
1990年代中后期,连环画以收藏品的身份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曾经售价低廉的连环画,尤其是一些名家作品和特殊历史时期的作品,现拍卖成交价不菲。
连环画不能有藏家没读者,拍场上价格再高也只代表曾经的辉煌,我更希望连环画是深受大众喜爱的读物。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李新
耿瑩的连环画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创会会长耿瑩,受耿飚将军影响,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著名连环画及工笔重彩人物女画家——王叔晖先生的影响下,创作了连环画《文成公主》《未了情》,及插图《泰山传说故事》《强盗的未婚妻》等。
耿瑩《文成公主》
耿瑩《未了情》
耿瑩《泰山传说故事》
耿瑩《强盗的未婚妻》
《人民的战士》连环画
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策划、连环画出版社出版,根据《耿飚回忆录》改编,立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耿飚同志诞辰110周年,于耿飚同志诞辰111周年正式发行的《人民的战士》,选择了“连环画”这一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同广大读者分享耿飚将军传奇的一生。特别是对青少年了解革命前辈战斗一生的历史故事,提供了阅读的趣味性,起到启蒙、引领的作用。
《人民的战士》连环画共十册,分为上、下篇。
上篇共五册,主要讲述耿飚的戎马生涯;
下篇共五册,主要讲述耿飚的外交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