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会长专栏|我的良师益友——耿莹(艺术家杨秀坤聊他认识的会长)

发布时间:
2020/04/09 10:25

  我和耿莹大姐相识于1982年中国画研究院在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举办的“苐一届中青年人物画创作研究班”。研究班聚集了来自全国的人物画家,有马西光,张道兴,王有政,杨力舟,王迎春,梁长林,史国良等十五人;研究班由黄胄先生主持,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何海霞,董寿平,徐邦达等老先生为大家上课并做技法示范,大家受益匪浅。

  

 

  我们在黄胄先生的带领下到陕西西安的兵马俑,山西的永乐宫,风陵渡及太行山参观学习采风,回来后在藻鉴堂共同学习创作,大家相处的非常好,回忆起那一段的学习生活感慨颇深。

  耿大姐比我大近十岁,她为人友善热情,对我帮助很大,我们成了好朋友。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两年前我有幸看到她的新作《树的榜样》40多幅原作,令我惊叹不已,我从心里佩服这位老大姐,年近八十高龄了还能在百忙之中下这么大的功夫创作这件大作品。去年在深圳,在她的《投石问路》画展中又看到了那么多精采之作,让我大开眼界而自愧不如。从展览会回来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又回想起我们在藻鉴堂一起学习的日子……。

  

 

  耿莹大姐是我心目中的伟大姐姐,是我的学习榜样,于是我创作了这幅《良师益友》表达对耿莹大姐的崇敬之意。

  2020年4月,杨秀坤

  杨秀坤,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北京黄胄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炎黄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鄉村田园书会副主席、曾任黑龙江省画院专职画家。

  

 

  河北沧州人。一九四七年生。七十年代初拜读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为师,以诚实、聪慧、好学得到黄胄先生的认可,成为黄胄先生的入室弟子。几十年的努力耕耘终于以其作品笔墨精到、形神俱备、雅俗共赏得到了画家的认可,收藏家的喜爱。

  

 

  擅长人物画、兼工花鸟,他继承黄胄走生活之路的创作方式,在崇尚传统热爱生活的基础上,他用传统的笔墨技法和对生活的醇厚情感进行创作,把现实生活的人物造成形神兼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他了卓越的笔墨技巧和现实的写实功力。近年来创作了描绘习主席亲民形象的大型系列画作《希望的田野》《托起明天的太阳》及《父亲》《母亲》《喂鸡》《梨花香里说丰年》《盛世丰年》《球王梅西》《周总理》《慈母手中线》等多幅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好作品。

  

 

  他的作品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联展等多种展览活动,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画研究院、炎黄艺术馆、巴基斯坦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巴基斯坦总理赛义德·优素福·拉扎·吉拉尼,阿根廷球王梅西等多部门及个人收藏。

  编著有《黄胄》(1979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套画《黄胄作品集》(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回忆黄胄》(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在黄胄大师教诲下》(2012年长春出版社出版)、《水墨画家杨秀坤》(2013年长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