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我会“意象丝路”敦煌文化系列活动再续新篇
2019年10月28日,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产业专项基金和西北师大敦煌学院联合举办的“意象丝路•心驻敦煌”文化讲座和原创敦煌舞蹈作品展演亮相中央戏剧学院剧场,这是继上月在清华大学举办首次敦煌艺术活动后又一场文化盛筵。“心驻敦煌”为本次活动内容的主题,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田卫戈带来主题文化讲座《心仪敦煌:追寻传统的美育之路》,带领在场听众解读丝绸之路文化、敦煌文化的内涵,回顾敦煌及周边石窟的保护历史,讲述莫高窟的故事。另外,田卫戈院长还从内容到技法仔细对经典壁画作品进行了讲解,并分享了自己对于艺术传承创新的思考:“莫高窟也许经历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但我们要把这些文化和符号传承下来,我们的舞蹈就是用身体去临摹壁画,把画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19时30分许,原创敦煌舞蹈作品展演拉开帷幕。展演由中央戏剧学院、北京戏曲艺术学院和敦煌学院的老师们领衔,研究和实践敦煌艺术的师生们共同参与创作表演,为观众们精心呈现了十多部原创舞蹈作品——群舞《初印香音》、群舞《守窟人》、独舞《尘光》、群舞《大漠幻影》、三人舞《菩萨》等。展演以舞姿重现敦煌文明,以让艺术“活起来”的形式,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敦煌艺术,通过舞蹈的方式展示敦煌文化背后的故事。特邀著名舞蹈家、中戏教授、舞剧《丝路花雨》的第一代英娘扮演者张京棣以77岁高龄再现精彩演出,用独舞《敦煌壁画》将演出推向高潮,她对敦煌舞蹈的诠释和对舞台的热爱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引发一次次热烈掌声。

以敦煌舞为代表的丝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丝绸之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深化公众对丝路文化的了解,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专项基金在2019年开展“意象丝路”系列主题活动,选择历史文化重镇、被誉为“丝路上的明珠”的敦煌文化作为起点,举办了深受大众喜爱、场场叫好的公益文化活动,包含了讲座、文化体验、原创剧目展演等丰富形式。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直没有间断过对敦煌艺术的保护与发扬,早在多年前便对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石窟群展开了抢救性临摹保护工作,资助守窟人,并多次前往石窟群进行考察调研。此次基金会与著名专业院校共同举办的“心驻敦煌”活动,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希望通过直观的艺术表演形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据悉,“意象丝路”将继续挖掘丝路中的文化亮点和艺术闪光点,通过多样的表达形式,传播和弘扬中华文明精髓,为更多的人提供近距离感受丝路文化魅力的机会,使该系列活动受到观众的喜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