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基金会动态|"意象丝路"敦煌文化讲座与艺术体验活动让艺术“活起来”

发布时间:
2019/09/16 18:15

 

  9月12日中秋节前夕,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创产业专项基金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意象丝路"敦煌文化讲座与艺术体验活动亮相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活动旨在弘扬丝绸之路文化、丰富公众对敦煌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和欣赏。活动由四个版块组成,包括“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展”专场导览;著名艺术家常沙娜、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院长田卫戈敦煌文化讲座;敦煌学院师生展示壁画舞蹈;原创剧目演出和敦煌舞公众互动,共同为观众奉献了一场丰富的敦煌文化盛宴。

 

 

  傍晚时分,圆月初上,观众们先来到博物馆三层展厅,参加“花开敦煌——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专场导览活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一一观赏了展品。在活动致辞中,耿静理事长回顾了基金会在敦煌艺术群保护与发扬方面所做的工作,十多年前,创会会长耿莹千里迢迢走进东千佛洞,并为此奔走呼吁,尽基金会绵薄之力支持保护洞窟壁画,积极调动民间保护力量,长期资助守窟人等。从2007年创会伊始,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每一次行动,每一个足迹,都心系文化遗产保护。

  常沙娜先生在文化讲演中谈到,今天的敦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条件改善了很多,希望敦煌艺术能够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田卫戈院长以《大漠情怀:敦煌艺术的美育传承之路》为题,向大家讲述敦煌艺术在当地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并现场介绍了以敦煌壁画研究为基础的敦煌舞经典舞姿的涵义。

 

 

  随后,大家期待已久的艺术展演和体验拉开了帷幕,敦煌学院的师生们精心呈现了《西域羯鼓》舞段、《双头佛的传说》剧目以及原创剧目《初印香音》、《菩萨》,并现场表演了壁画复原组合《伎乐天三十六姿》。师生们或灵巧或曼妙的舞姿牢牢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在回眸转身、衣带飘飘间仿佛壁画中的飞天、菩萨走了出来。演出以让艺术“活起来”的形式,使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敦煌艺术。通过现场文学讲述,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了解了背后的渊源,更深切地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表演结束后,师生们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现场教授《伎乐天三十六姿》中的动人姿态,观众们也纷纷跟随揣摩每一种姿态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敦,大也,煌,盛也。历史上的敦煌就是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基地,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国际商贸中心。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本次活动的举办就是希望通过文化讲座和艺术体验的形式,让更多的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现场,许多青年学子济济一堂,更是有许多席地而坐的小朋友,传统文化与艺术普及活动深深地吸引了年轻一代。“我愿做一个小灯泡,照亮年轻人回归传统文化的路”,这是创会会长耿莹女士,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一个最质朴的心愿。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时刻以小灯泡精神为指引,一点一点地去照亮传承文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