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党建动态|基金会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系列党建活动(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牢记与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永葆党组织生机活力,进一步激发青年员工的爱国爱党热情,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组织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系列党建活动。
7月1日,基金会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湘江西岸的岳麓山,先后参观了爱晚亭和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岳麓山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其内爱晚亭琉璃碧瓦、亭角飞翘,毛泽东所书手迹红底鎏金“爱晚亭”亭额悬挂当中,藻井内的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置身革命文化胜地之中,遥想主席当年风采,了解红色文化故事,学习领会红色革命文化精神,让此次前往的每位员工都身心鼓舞,受益匪浅。
随后在耿静理事长的带领下,基金会一行人员前往毛泽东青年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之一橘子洲,参观毛泽东诗词碑,瞻仰主席青年时期雕像,感受早期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以及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主席雕像远眺湘江,风采无可比拟。1925年,毛泽东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赋予了橘子洲独特的灵性,铸就了橘子洲永恒的灵魂,更使橘子洲烙下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印记。
7月2日,基金会一行人员参观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与杨开慧故居。原清水塘22号,两进三开间的砖木民居,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组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也是他们居住时间最长的家。1921年冬至1923年4月、1923年9月至12月,毛泽东与杨开慧在这里共同度过了难忘的岁月。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回湖南后,于10月10日在长沙成立了中共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支部租下清水塘22号作为秘密办公地点。1922年5月,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础上成立中共湘区委员会,区委会机关仍设在此地。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了湘区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使湘区成为当时全国最富革命朝气的省区之一。
为期三天的党建活动,采用鲜活的体验形式,在基金会领导的带领下员工们来到醴陵、长沙,置身这些革命胜地之中,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党。伟大的党诞生在艰难困苦中,成长于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最终在历史画册上重重写上了不同凡响、熠熠生辉的一笔。在这个属于党的红色日子里,我们“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将党的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党建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永葆先进地位的必要保证,基金会创会会长耿莹、理事长耿静非常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将党建学习与日常工作、生活相结合,号召全员勤于工作、勇于实践,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基金会健康发展贡献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