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幅 壁画《 梵 韵》 亮相 月牙泉小镇 “千年敦煌 , 无声守护”公益研学之旅结营
6 月 27 日上午,随着 17 米长、4.5 米高的巨幅壁画作品《梵韵》
揭幕,为期 6 天的“千年敦煌,无声守护”公益研学之旅活动在千年敦煌·月牙泉小镇圆满结营。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千年敦煌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牛新伟、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陈永华,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书记李玉健、老师刘肖,北京数聚智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创意总监李惠静、艺术指导朱珠等领导和嘉宾,西安美院特殊学院的优秀学员、研学活动工作人员和月牙泉小镇商户代表们一同参加了“千年敦煌,无声守护”公益研学之旅结营仪式。
上午 9 时,主持人宣布研学之旅结营仪式开始,牛新伟主任发表致辞。他表示,这次公益研学之旅之所以称为“无声守护”,是因为以莫高窟为代表的敦煌历史文化,都是由历朝历代的画匠、供养人和守窟者们默默地守护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促进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此次西安美院特殊学院的学生们完成了巨幅壁画《梵韵》的创作,唤醒了大众对敦煌历史文化的守护意识,意义深远。“以此次研学活动为发端,今后我们会在‘千年敦煌’二十一世纪新千佛洞(华严世界)和丝绸之路雕塑河谷两个项目中创作呈现更多的艺术作品,将敦煌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希望华夏儿女参与其中,借此次公益研学的机会,开启漫长地守护之旅。”牛新伟主任说道。
李玉健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不仅担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受到了各界的关怀与支持。感谢月牙泉小镇能提供这样的学习锻炼机会,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莫高窟并投身壁画创作,“无声”地守护敦煌历史文化,同时也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艺术学院学生代表石康康,通过手语分享了敦煌研学之行的感受。“敦煌壁画是世界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社会和艺术价值。世界四大文明交汇的敦煌,延续了数千年的兴衰荣辱,孕育了璀璨的文化艺术。短短几天的研学之旅,我们心中激起片片涟漪,被大美敦煌深深地吸引。我们将专心学习绘画技艺,将敦煌艺术发扬光大。”
随后,牛新伟主任和李玉健书记共同揭开巨幅壁画《梵韵》上的红绸布,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这幅壁画色调明艳,整幅壁画参考了中唐时期莫高窟 112 窟最经典的观无量寿经变下部乐舞反弹琵琶。创作灵感源于佛教用语“梵音”, 又作梵声。透过学生们细腻流畅的笔触,传递出的旋律韵调清净、平和而深远。
牛新伟主任代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千年敦煌专项基金向西美特殊学院书记李玉健、老师刘肖以及艺术指导朱姝颁发荣誉证书。
牛新伟主任、李玉健书记和李惠静总监共同为优秀营员徐娟、韦凯婷、石康康、朱耀辉、霍凯凯、陈炳然、赵敏颁发荣誉证书。
本次研学活动,学员们实地领略了世界的敦煌艺术真迹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通过学习交流、参观考察、名胜旅游、实践创作,对敦煌文化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学员们的艺术造诣,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学员们创作的巨幅壁画,不但为月牙泉小镇增色填彩,吸引了更多游客驻足留影;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特殊的艺术学生。他们“无声”的交流创作,“无声”的守护艺术,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千年敦煌专项基金“二十一世纪新千佛洞”公益项目对千年文化的“无声”守护与之交相呼应。千年敦煌专项基金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开展公益巡回活动,为听障艺术大学生们展现自身艺术才华、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将以传递文化精神,承载历史记忆为使命,通过向有志之士募集金,推进千年敦煌二十一世纪新千佛洞和丝绸之路雕塑河谷两个公益项目的建设,以创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基地,树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新形象,凭借一己之力,为推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尽一份力量。
专项基金底部信息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