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推荐搜索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 1

基金会动态|传承红色精神 基金会一行赴川缅怀先烈

发布时间:
2019/02/21 16:57

《开国大典》油画,画中长衫白髯者为张澜先生

 

  2月18日,在革命老区四川南充,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一行在原国防科工委罗箭少将、基金会理事长耿静的带领下,参观了张澜纪念馆和开国大将罗瑞卿故居,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所在顺庆区的常委、宣传部长邱跃峰,副区长张益萍,文旅局局长杨海峰陪同参观。

 

 

  在张澜铜像前,罗箭将军与耿静女士向张澜先生铜像敬献了花篮,全体参观人员向张澜先生铜像行鞠躬礼,表达对张澜先生的深切缅怀之情。

  纪念馆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段段穿越时空的史料记载,向我们娓娓道来了这位川北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主精神,其中“一年宣慰使,负债六百缗”更是感人肺腑。基金会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益事业征程中多么需要这种朴素精神的指引。

 

 

  张澜先生是罗瑞卿大将的老师,在罗瑞卿中学阶段对其影响很大,罗箭少将在参观中多次深有感触,当看到张澜先生与父亲罗瑞卿、朱德元帅在中南海的合影时更是久久地凝视着父辈,仿佛在与历史隔空对话。当讲解员讲到张澜先生资助西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时,耿静女士向随行人员称赞到:“张澜先生以教育救国,为推动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与张澜纪念馆相隔几公里便是罗瑞卿大将的故居,罗箭少将满怀深情地带领基金会工作人员向罗瑞卿的铜像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了这位南征北战、一生戎马、功勋显赫的开国将领。

 

 

  在铜像右侧,罗瑞卿大将的骨灰撒放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八个金色大字刚劲有力,正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家把一生奉献给革命、战功卓著、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而这八个大字也是由与罗瑞卿大将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耿飚将军所题。

  故居为清光绪年间修建的一座三合院式木结构穿斗青瓦房,罗瑞卿大将在此生活了整整20年。故居也见证了共产主义战士少年时期的初露锋芒,鸿鹄大志欲展翅,罗瑞卿大将就是从这里走向革命的征程。

 

 

  纪念馆现珍藏了大量珍贵革命文物及文物藏品,分为7个展室,讲述了罗瑞卿大将当年在革命、抗战、教育等方面的丰功伟绩,以及建国后百废待兴,为国防工业和公安战线建设的重要贡献。其中,战功赫赫的杨罗耿兵团的史料更是让基金会一行深受教育,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将军们毫无畏惧,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次参观学习是后代对前辈的追忆,也是生者对故人的缅怀,更是基金会传承红色精神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逝者如斯,生者当自强不息。

 

人物简介

  张澜,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1903年官派留学日本,次年回国在家乡大力兴办教育和实业,“蜀中学子半门生”影响极大,也是“四川保路运动”领导者之一。抗战时期,坚持抗战、反对投降,1941年中国民主同盟成立后,历任民盟中央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是一位历经清末、民国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的杰出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罗瑞卿,大将军衔,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南充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等职,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战斗,参加强渡乌江战斗,率部六渡赤水,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参与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等大战。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先后担任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