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文化遗产日 | 我们一起学京剧,感受国粹艺术魅力
为了迎接第12个文化遗产日的到来,6月9日下午,基金会在北京嘉长源大观艺术馆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京剧专场活动。本次邀请了桐樱文化的师生、非遗传承人、基金会专项基金工作人员、京剧爱好者及非遗志愿者等嘉宾参加了讲座活动。
桐樱文化的京剧老师和学生为本次活动带来京剧《四郎探母》、《拾玉镯》、《钓金龟》精典选段,赵老师和叶老师通俗易懂、有声有色地讲解,学生们盛装扮相的优美身段、或婉转、或高昂地唱腔,完美展示京剧的服装美、身段美、伴奏美、唱腔美。为文化遗产日增添了别样韵味,给每一个人都留下深刻印象。
活动中,与京剧零距离体验环节,老师现场为基金会员工化妆扮相,并试教大家京剧经典动作,大家热情高涨,学得不亦乐乎。
京剧是国粹,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几年,教育部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增加了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开取得明显成效。
耿静理事长在致辞中表示,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经历了几代大师发展、改革、创新,成为中国的国粹。可遗憾的是现在许多青少年对此知之甚少。在“文化遗产日”举办此活动,有其重要意义。基金会将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主题,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阶段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不仅是京剧,让其它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最后,大家在意犹未尽的锣鼓声中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场视听盛宴,嘉宾们纷纷谈起对京剧的喜爱及近距离欣赏对自己的触动,喜爱应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传承。
据了解,文化遗产日是2006年设立,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2018年选定安徽凤阳,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多彩非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