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小灯泡”在行动|基金会助学回访第三站:贵州赤水丙安学校
5月23日,踏着初夏的美好季节,“小灯泡”助学公益项目回访小组前往贵州赤水丙安学校进行走访。
丙安学校坐落在贵州赤水著名历史文化名村丙安古镇。2016年4月,学校被冠名 “耿飚将军红军学校”。基金会耿莹会长亲赴学校参加了授牌授旗仪式。2017年8月,基金会“小灯泡”助学公益项目向丙安学校捐助10万元,用于支持革命老区办学助学普及教育。
两年来,学校将“弘扬长征精神,诲育美德少年”作为办学目标,坚持以红色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绩。
为了监督、落实并掌握助学资金使用详细情况,规范助学项目运作程序。根据双方签订《捐赠协议书》有关规定,基金会组成回访小组深入学校进行走访活动。
上午九点,回访小组走进丙安学校,看到整洁划一的教学环境,感受到深厚底蕴的红色文化氛围。 按照回访计划,召开了赤水市、丙安镇、学校有关领导、受助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及回访小组成员参加的专题座谈会。
首先,吴如江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开展讲长征故事、自编自演英雄文艺节目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通过课余时间学生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动手编制红军草鞋,传授当地民族生产技能、生活技艺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构建“教知与练能相统一”的新型课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由副校长陈其发汇报了执行《捐赠协议书》相关规定,学校制定的《捐赠资金使用计划》和《“小灯泡”奖(助)学金实施方案》。学校十分重视基金会“小灯泡”助学公益项目在学校的落实工作。为了助学资金能切切实实运用,学校成立了评审小组,开会反复研究讨论制定了相关“界定标准、选定资助生的方式、要求、程序及公示监督办法”等制度。
回访小组听取汇报后,首先肯定学校执行协议书、落实“小灯泡助学金”使用的工作。回访组成员易海燕说:受基金会耿莹会长、耿静理事长的委托到学校走访“小灯泡奖学金”助学公益项目执行情况。这也是基金会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赤水是父辈战斗过的地方,踏着父辈长征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做好文化公益工作。刚踏进校门,就强烈地感受到红色教育已经深入校园。孩子们穿着红军服,健康、阳光、活泼,朝气蓬勃,展现革命老区青少年一代的精气神。
接着,他询问了受助学生获得资金的使用情况。家长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感谢,并告诉回访小组助学金由孩子自理。多半的学生使用资金购买图书辅导资料,也有特困生将余款交由家长保管,没有乱花钱的现象。这一反馈得到了回访小组的认同。
赤水市教育局、丙安镇领导表示,耿莹会长、耿静理事长几年来多次亲临赤水市,对赤水市的发展给与了极大的帮助支持。赤水市文化建设带动各方面飞速发展。丙安学校冠名红军小学,一定按照习总书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指示精神,遵循红军小学的建校宗旨,坚定信心,努力探索,让红色文化进驻校园,长征精神注入师生心灵,健康成长。希望基金会继续关注支持丙安老区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工作。
回访小组根据安排,观摩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祖先的摇篮》。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本地地域特点,层层推进,向学生讲述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环境保护重要性。45分钟授课,却展示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回访小组深深为老师的教学水平点赞。
课间操,学生们有秩序锻炼,并跟着广播音乐手打竹板,有节奏的舒展开来“竹板操”。
回访组还走进学校图书阅览室、电教室。基金会将继续捐赠更多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
午饭时间,考察组人员与师生一起在学校食堂就餐,体验了国家补助学生营养餐。午饭后,考察组一行按照学校提供的10户特困生名单,走访了其中2户家庭。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家庭,代表基金会送上食用油表示慰问。向家长简单了解生活情况。鼓励受助学生努力学习,鼓足信心和勇气,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赤水,这个与红军息息相关的红色热土,革命旧址和红军足迹遍布在赤水的角角落落,“四渡赤水”壮烈英勇画面犹如一面精神旗帜,飘在赤水的上空,感动着父老乡亲,鼓舞着青少年一代和每一位游客。红色成为了赤水代表性符号。“红色文化 绿色家园”成为赤水最为宝贵的财富。
回访小组通过走访考察,深受红色文化感染和教育,对基金会员工更是一次业务学习、志愿者责任心、荣誉感的教育培训。基金会新的十年,一定踏着前辈走过的长征路,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