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搜索
推荐搜索: | ||
10年坚守 不忘初心 | 一带一路专项基金 | |
会长专栏 |
主页底部二维码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主办: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版权所有 2008 CCHF, All Copy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7503584号-1
地址:北京东直门南大街5号中青旅大厦1009—1012室 邮编:100007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843号 电话:010-58156230/31/32/33 传真:010-58156230-618
东方之韵|华夏文化海上丝路(南海)采风行第三天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东方之韵”华夏文化海上丝路采风行,从三沙永兴岛当天返回,马不停蹄、兵不卸鞍,艺术家们带着激情与盼望,三百里奔袭,傍晚时分赶到此次采风的第三站,海南省西部的东方市。在海边观赏拍摄东方市晚霞中的海景和各色渔船,虽然没时间画,但是一幅幅作品已深深的印在艺术家们的脑海里。
5月10日一早,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采风团的艺术家们忘记疲惫,第一时间赶赴写生地——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的黎族祖居船型屋集中地。
行船捕鱼的黎族祖先乘船刚来海南岛时,倒扣船只为屋。后来仿此熟悉的款式,就地取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发挥黎族人的聪明才智,在这四面环山的宝地,以泥草为强,树木当架,茅草为顶,建造起一个个船型民居,定居下来,流传至今,变成了黎族历史文化的载体,变成了国家级文化遗产,变成了我国文化多元的一个组成部分,变成了我们艺术家的写生创作之地。白查村船型屋千百年来黎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是黎族文化的精神家园,“黎族船落”。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采风团的艺术家们,来到这里,就被这里的优美环境和独特的船形屋所吸引,立即收拾画具,太阳下,树荫中,各自为阵画将起来。船屋技艺”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命名为“中国传统古村”。天公作美,配合这次写生,先行让艺术家们感受、创作阳光沐浴下的白查村,三两幅画后,立马变换一个场景,云、雾、雨、大雨、暴雨,画家们舍不得收手,雨中作画雨中曲,顾平老师的画被雨淋了一些,但他乐呵地抱着画作在雨中拍照,说这是与天地共同创作,天人合画。一直到下午两点多才依依不舍的离去。
为了体验更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创作更多与海南有关的作品,收集第一手资料,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采风团随后来到东方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馆,参观黎族文化展示厅,学习黎族特别是黎锦的染织技艺,并于传承人沟通学习。
参观结束后采风团发挥三沙驻军的精神,直接赶往琼海,晚上10点多抵达博鳌镇继续第四站的采风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