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1日,为期3天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克拉玛依论坛落下了帷幕。来自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400名嘉宾政要、智库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接。闭幕式上,中巴哈伊四国企业签约项目28个,签约金额625.791亿元。 在11日上午的论坛总结会上,来自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信息产业、制造业、园区建设、人居环境与城市发展以及文化产业七个分论坛的负责人就向大会和参会者介绍了分论坛的研讨情况。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静在介绍文化分论坛举办情况时表示,本次文化分论坛成果显著,经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中国四国的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的沟通与探讨,形成了《克拉玛依文化产业分论坛文明对话圆桌论坛共识》,《共识》称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将通过文明对话和包容互鉴,共同发掘双方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同时反对国际上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宗教的歧视和偏见,这一理念得到了与会成员的一致认可和肯定。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先生在闭幕发言致辞时称其参与主题为“企业发展与文化创新”的文化产业分论坛活动时,看到中国企业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他很感动,也很认可。同时他非常愿意与中国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为本国范围内的世界遗产添加中文标注,为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贡献力量。

巴基斯坦参议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迪国际智库项目专家委员会中国-巴基斯坦国际合作委员会共同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先生也对文化产业分论坛的工作给予肯定,他表示,中巴两国乃至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文化认同和民心相通前提下的经贸往来和共同合作才能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繁荣发展,而此次文化分论坛也正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克拉玛依文化产业分论坛文明对话圆桌论坛共识的提出就是一个巨大的成果,它能够消除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疑虑和犹豫,建立在文化互信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合作才能够走得更加长久。可以说文化产业分论坛此前所有的努力和成果坚定了今天28个签约项目签约方之间的合作信念,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认知和了解,必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迎来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赵白鸽主任也在发言中提出,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有着鼓舞人心的力量,文化产业分论坛不是就文化谈文化的夸夸其谈,而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前提上的文化表述。无论是中伊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还是中外文化企业之间的经贸往来,都是基于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互信和文化认同。我们非常支持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国之间的文化往来,希望借助文化的影响,创造一个更加繁荣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随后的签约仪式上,北京金色度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洛阳龙门博物馆、大连朗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塔尔哈·马哈茂德先生代表巴基斯坦就中巴健陀罗艺术整理援助工程、中巴博物馆联盟、医药捐赠三个项目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北京金色度母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签署的《中巴健陀罗艺术整理援助工程合作框架协议》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不仅是对传承了六七千年之久的健陀罗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同时也为中巴两国的文化共享共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先例。 此次文化产业分论坛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倡议的在巴基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埃及四国范围内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中添加中文标注项目得到了四国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是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先生的认可。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将持续跟进这项有利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工作,尽快使该项倡议落地实施,推动中、巴、伊、哈、埃五国之间文化交往与民心相通的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