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的资助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2008—2012项目圆满结束,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项目成果的汇报,“东方之韵——纸张上的传统艺术”展览于7月1日至5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此前的6月6日,该展览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同时举行了预展,向国内各界介绍了该项目的内容和成果。
此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江苏省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协办,支持单位有上海麦锡尼艺术品有限公司、青海江河旅游文化交流中心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先生,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瑩女士,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团大使尤少忠先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辛格先生、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先生、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净女士等出席了开幕活动并一同为活动剪彩。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极大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时到今日,古法造纸是纸质文物修复不可或缺的材料,同时也是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织部分,但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情形因彼此之间缺乏联系交流而更加严重。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东亚纸张保护方法和纸张制造传统”2008—2012项目,旨在资助中国、朝鲜、蒙古政府机构和专家的相关保护与研究,日本和韩国的相关机构和团体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同时运用自己的资金参与项目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负责项目的协调工作。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捐资250万元人民币,大力支持项目的运行。
该项目于2008年9月26日正式启动,历时5年,已于2012年结束。五年来,项目围绕保护东亚传统造纸及纸张保护技艺,探索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体系、提高保护和修复技术,编写培训教材和保护指南等四个目标开展工作,主要活动包括调查研究、培训与能力建设、会议与技术交流、成果出版与公众意识提升等四个方面。
在当今的东亚局势下,项目搭建的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东亚地区寻求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地增进了国际感情。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同时也是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立足中国、扶助地区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沉关切。
“东方之韵——纸张上的传统艺术”在巴黎的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东亚纸张项目”成果展示区域,展示了五年来,该项目在东亚古法造纸的调查、研究,交流、培训,会议、研讨,成果出版,公共意识提高等各方面的成果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都是以纸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展示,分别是中国的书画和剪纸艺术,此外,以纸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风筝、脸谱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在展览现场进行了工艺展示。以纸为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法造纸的必要性。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07年注册成立,由文化部主管。该以发现、研究、保护、弘扬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命,针对我国各地文化遗产存留的现状,有选择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保护,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先生致辞
左起: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殷福先生、理事长耿净女士、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团大使尤少忠先生、会长耿瑩女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汉斯﹒道维勒先生共同为活动剪彩